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4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化学   327篇
晶体学   32篇
力学   27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85篇
物理学   17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实际问题中存在着Neumann边值情形.为实际需要,运用指标理论和Morse理论研究了渐近线性二阶Hamilton系统在这种情形下解的存在性和多重性问题。  相似文献   
72.
Exploring the discrete complexes with multi-step coloration is still a challenge in the field of electron transfer photochromic materials. Herein, we synthesized a series of dinuclear Ln-diphosphonate compounds[Ln=Dy(1); Gd(2); Tb(3); Y(4)] with a remarkably and reversibly photoactive coloration phenomenon. These compounds showed two-step coloration behavior, which were the first discrete architectures in the reported electron transfer photochromic complexes. This two-step coloration phenomenon was originated from the large distortion of H3-TPT acceptors, which in turn reduced the π-conjugation of electron acceptors and slowed the decay process of electron transfer. The photogenerated stable doublet radicals originated from electron transfer from diphosphonate donor to polypyridine acceptor in these complexes were detected by UV-Vis and electron spin resonance(ESR) spectra. Furthermore, the photogenerated radicals were estimated by direct current magnetic susceptibilities and variable temperature ESR spectra, suggesting the doublet radicals in the dinuclear structure for all the compounds. This work revealed a series of discrete phosphonate-based systems with a multi-step coloration process, providing a new pathway for designing multicolor photochromic materials with potential photoswitching or other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73.
以氧化铕(Eu_2O_3)、对氯苯甲酸(PCBA)、对溴苯甲酸(PBrBA)和菲咯啉(phen)为原料制备了菲咯啉对氯苯甲酸铕[Eu(PCBA)_3phen]、菲咯啉对溴苯甲酸铕[Eu(PBrBA)_3phen]两种探针分子,并将这2种探针分子掺杂在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中,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制得Eu(PCBA)_3phen/PMMA和Eu(PBrBA)_3phen/PMMA温敏漆样品。利用红外光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度光度计和荧光光谱仪对探针分子的组成结构、发光性能、形貌和温敏漆的温度敏感性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了不同配体对探针分子发光性能和温敏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Eu~(3+)分别与对氯苯甲酸(PCBA)和对溴苯甲酸(PBrBA) 2种主配体配位,并且第二配体菲咯啉(phen)均参与了配位,成功合成了2种配合物。2种配合物均发出Eu~(3+)的特征荧光,其中以PBrBA为主配体的菲咯啉铕三元配合物具有更好的发光性能。此外,基于这2种探针分子制备的温敏漆在50~90℃范围内均具有温度猝灭性能,以Eu(PCBA)_3phen为探针制成的温敏漆温度敏感性更强。  相似文献   
74.
以二氧化碳代替传统剧毒的光气等来合成氨基甲酸酯已成为研究的热点,然而现存的体系普遍需要高温高压等苛刻反应条件才能催化反应,并且很少有催化体系能够有效地回收和再利用.探索了将CuCl_2/离子液体(IL)用于炔丙醇、仲胺和CO_2的三组分反应合成β-羰基氨基甲酸酯.在常压、45℃的温和条件下,以较低催化当量(2%摩尔分数)的廉价易得的2价铜将多种类型的炔丙醇和仲胺通过简单的"一锅法"合成相应的目标化合物,并且循环利用3次后产率并未见明显下降.分步反应结合NMR监测的机理实验证明,炔丙醇与CO_2先生成的α-亚甲基环碳酸酯是反应的重要中间体,且醋酸型离子液体对炔丙醇和CO_2的活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5.
用相对速率方法分别考察了OH自由基与DMS在氮气、空气和氧气体系的反应速率常数. 发现使用HONO和CH3ONO作为OH自由基发生剂时,基态氧原子O(3P)对动力学的测定有很大的影响. H2O2为OH自由基的发生剂,室温下在氮气、空气及氧气体系下的速率常数分别为4.50×10-12,8.56×10-12和11.31×10-12 cm3/(molecule?s).在287~338 K,测得氮气和空气体系下的阿累尼乌斯表达式分别为:kair=(7.24±0.28)×10-13exp[(770.7±97.2)/T],kN2=(3.40±0.15)×10-11exp[-(590.3±165.9)/T  相似文献   
76.
翻转线圈系统在波荡器积分场测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更有效地测量用于上海同步辐射光源波荡器的积分场误差,在已有的伸展线磁测系统的基础上研制了一套翻转线圈磁测系统,该系统的运动控制、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处理均可自动完成。在利用这套磁测系统测量3.4×10-6 T·m磁场积分时获得高于1×10-6 T·m的测量精度,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这套波荡器积分磁场测量系统具有测量精度好、速度快的特点,与已有的伸展线磁测系统、平移线圈磁测系统和霍尔点测系统相比,它更适合于测量波荡器的一、二次场积分和多极场分量。  相似文献   
77.
含有双层谐衍射元件的红外双波段光学系统消热差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长江  王肇圻  樊新岩 《光子学报》2008,37(8):1617-1621
用投影无热差图和双层衍射元件选玻璃的原则,选择了适用红外双波段消热差、消色差的玻璃组合.为提高衍射效率,基于双层衍射元件衍射效率表达式研究了双层谐衍射元件的结构优化,给出了优化方法.利用双层谐衍射元件设计的折衍混合双波段光学系统视场角10°,F#为2,有效焦距115 mm.系统在3.4~4.2 μm和8~11 μm两个工作波段的衍射效率均达到90%以上;-40~100℃温度范围内,中心视场的调制传递函数值变化最大为0.09、边缘视场的调制传递函数值变化最大为0.13.  相似文献   
78.
以铌箔为基底,用阳极氧化法结合氨气还原氮化法制备出氮化铌纳米管,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SEM)等结构表征手段和循环伏安法(CV)、充放电(GCD)和交流阻抗法(EIS)等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了还原氮化温度对纳米管的物相、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氮化后出现了氮化铌物相,以氧氮化铌固溶体形式存在,当还原氮化温度为700℃时,氮化铌纳米管阵列结构均匀,纳米管的孔内径约为35 nm,管壁厚度约为12 nm,纳米管长度约为1.5μm,样品中内在阻抗和电荷转移电阻较小,在电流密度为0.1 mA/cm2时,其比电容为400μF/cm2.  相似文献   
79.
以五氯化锯为原料,液体石蜡为分相剂,采用微乳液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前驱体纤维,再经氨气还原氮化得到多孔氮化锯纤维.利用XRD、SEM、BET等进行物相及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纤维为四方Nb4N5晶相,纤维连续,直径为260 nm,由于液体石蜡分相以及助纺剂PVP的分解作用,在纤维上形成较多孔道结构,其BET比表面积为125m2/g,孔径为2~5nm范围内的孔结构比例较高,同时在5~10 nm 范围也存在较多的孔道结构,平均孔径为7.3 nm.采用CV、GCD及EIS等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发现,氮化锯纤维的储能主要受电极表面电荷传递过程控制的,外表面比电容贡献高,这得益于分布在纤维中的孔结构,其可为离子传输提供通道,并为电化学反应提供空间.当电流密度为5mA/g时,比电容为151 F/g,能量密度为7.73 Wh/kg时,功率密度为3.03 W/kg,其经2000次循环后其比电容保持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80.
以五种炼焦煤和44组配合煤为研究对象,在40 kg小焦炉环境下完成煤杯炼焦实验,以煤全组分分离所获得的煤重质组、密中质组和疏中质组收率Y_(HC)、Y_(DMC)、Y_(LMC)及反映煤中氢键缔合情况和脂肪链长短或支链化程度的红外光谱参数I3、I4为主要指标,通过BP神经网络分析方法建立了焦炭质量预测模型,并讨论了模型的特点,分析了新模型下的成焦机理。结果表明,使用新的煤组成结构参数预测焦炭质量具有一定优势,成焦率(CR)、显微强度(MSI)、粒焦反应性(PRI)和反应后强度(PSR)的预测值和实测值有较好一致性,对y=x的拟合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986、0.982、0.956和0.926。模型对CR、MSI和PRI的预测效果较好,九个预测样本的平均偏差分别为0.53%、1.58%和1.28%;但对反应后强度PSR预测效果较差,平均偏差在12.22%。研究结果为建立炼焦配煤新方法提供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